中医如何认识白血病?白血病一直以来死亡率极高,现在国际医学界仍认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。白血病的病因病机,国际医学界目前尚未作出明确的结论。我国学者根据祖国医学,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,提出了自己的经验,体会和验证,说明所谓白血病,尤其是急性白血病,乃是体内的蕴毒,在生理失调,外因诱发下的并发症。
中医如何认识白血病?
一 蕴毒
蕴毒也称胎毒,意指有遗传因素而不同于临时感染。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报导,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由病毒所引起。例如病毒可引起小鼠白血病,从白血病病人组织中,可提出病毒因子,并可导致动物白血病。通过实验,白血病病毒可能存在于许多正常的动物中,并可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而对“宿主”无任何影响,但它具有致病的潜力,一旦遇到外在的诱发因素,就可发病。已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,尤其是集中发生者,与EB病毒有关;又发现与痘疹病毒有关;在动物白血病组织中,也曾提出C型病毒因子。近年很多报导,包括动物白血病,都提示白血病的病因机制是病毒关系。
急性白血病,尤其是小儿患者,从其发病年龄,证候特征,治疗法则,处方用药,以及现代流行病学的论述等各方面来观察,确与病毒性疾病,尤其是麻疹、痘疮等症很类似。所不同者,痘疮、麻疹诸病毒,一次诱发后即病愈而获终生免疫,而白血病的病毒却长期潜伏蕴酿,不得及时顺利诱发,导致生理失调,证候变异,迁延不愈。
二 生理失调
由于蕴毒之蕴酿,导致生理失调。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,观察到此症在生理上有五大特征,即蕴毒深,肾阴亏,相火旺,血液伤,冲任不调。分述如下:
1 蕴毒深 白血病具有病毒因素已如上所述。由于其毒之根源在髓,不同于一般的病毒感染,故称蕴毒深。其所出现的幼稚白细胞,实系一种在发育过程中受伤,残缺或中毒病变的细胞。
2 肾阴亏 中医学所称的肾是广义的肾,除肾的本体外,尚包括一系列的附属系统和其功能。肾阴即肾之资源。肾为先天之本,集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,为生长发育之基础。蕴毒长期酝酿,消耗了生长发育的资源,减低了蛰藏和调节功能,生理周期运动乃发生异常。
3 相火旺 相火意指生命体中欣欣向荣的朝气,是生理上新陈代谢的一种动力,是一种电磁性的能量。相火根源在肾,肾主骨,主髓。相火旺则骨髓中白细胞必增生,且形态异常。此症尤其是急性者,其脉象数而急躁,且常有出血及口腔,舌,齿龈等处溃疡,皆相火旺所致。
4 血液伤 由于肾阴亏则血液的资源不足,相火旺则新陈代谢过速,细胞存活周期缩短。又由于相火是一种电磁能量,不是氧化燃烧,因之在白细胞系统方面增生活跃,而在红细胞系统方面生长消沉,导致血液组织的变态和损伤。此症患者多有严重贫血,也易出血,其脉数而无力,甚则中候及沉候皆空虚,皆肾阴和血液损伤之征。
5 冲任不调 冲任是奇经八脉中的冲脉和任脉。奇经中的督脉循行项背太阳之区,统一身之阳;任脉循行胸腹太阴之区,统一身之阴,故督、任二脉为人身之阴阳大纲。冲脉辅羽任脉,汇通十二经,调节一身血液之生化运动,故有“冲为血海”之称。一切疑难大症都涉及奇经八脉,血液病也不例外,尤其是关系到冲、任二脉。
三 外因诱发
外因诱发的因素多端,主要有以下几种:
1 时行厉气 指气候异常,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六淫的突变。环境污染,如电离辐射,有毒化学物质的扩散等。地势变化,如地质变迁,地震透发射性物质等。
2 包含和药物不当 如常食荤腥油腻和化学调味品。多用对脏脏气血有损害的药物,如氯(合)霉素、苯、保泰松等药物诱发白血病,已有临床报导。
3 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 生活不循常规,积劳伤神,都能损耗正气,导致生理失调。又精神情绪过度激动,影响大脑的调节的主导作用,也为致病因素之一。
4 其他疾病致敏 其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,有时也可诱发白血病。如跌扑损伤后血凝气滞,肺病痰涎胶粘不化,一些病毒性和化脓性等疾病迁延不愈,皆可致敏诱发白血病。
四 病变趋向
发病趋势有出表和入进而两个方向。分述如下:
1 病毒趋表 透发外出则为痘,为疹,或为其他一些病毒性,化脓性等疾病。痘疮(天花)、麻疹就是这方面的疾病。患者出现的痘、疹、斑、痧等,都是正气托毒外出在肌表聚歼的现象。
(责任编辑:血液病临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