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来,多发性骨髓瘤(MM)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层出不穷,明显提升患者治疗缓解率并延长生存,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。
近期,《Leukemia》杂志发表了题为“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:欧洲骨髓瘤工作组共识”的文章。
MM治疗药物汇总:
免疫调节剂:沙利度胺,来那度胺,泊马度胺
蛋白酶体抑制:硼替佐米,卡非佐米,伊沙佐米
HDAC抑制剂:Farydak(Panobinostat)
单抗类:Elotuzumab(SLAMF7单抗),Daraumumab(CD38单抗)
MM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
- 沙利度胺
作为一代免疫调节剂,沙利度胺(T)已经逐渐退出MM治疗。但是由于其价格低廉,仍然在亚洲、南美和东欧部分国家应用,中国骨髓瘤治疗建议也推荐沙利度胺作为化疗组合之一。
沙利度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剂量和药物持续时间相关。主要有:嗜睡、便秘、神经病变、皮疹、心脏事件和静脉血栓栓塞,尤其在复发/难治患者中,剂量>200mg/天,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。
患者需要监测血栓栓塞、周围神经病变、心动过缓/心律失常/晕厥、血细胞减少等。
- 来那度胺
来那度胺不良反应与沙利度胺相似,神经毒性、便秘和嗜睡相对少见,而血液学毒性加重。
RD方案(来那度胺+地塞米松)的标准化疗后有28%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中心粒细胞减少,8%患者出现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,其余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:感染(5%),疲劳(9%),心脏毒性(7%),静脉血栓(6%),长期应用来那度胺的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腹泻症状。
- 泊马度胺
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: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贫血和血小板减少。其余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、疲劳、发热、浮肿和静脉栓塞,而周围神经病变通常并不严重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一旦患者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,后续治疗中需要调整泊马度胺的剂量。
- 硼替佐米
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、贫血、周围神经病变、带状疱疹、胃肠道反应、腹泻和便秘交替、疲劳和感觉异常、皮疹和肌痛等等。
一旦发生严重血液学毒性及周围神经病变,则需调整硼替佐米和剂量。同时建议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病毒感染。
在整个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的病毒再激活、周围神经病变、胃肠道反应、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、低血压、可逆性脑病综合征、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情况。
- 卡非佐米
卡非佐米通常耐受性良好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、疲劳、腹泻、血小板减少、感染和浮肿。
罕见但可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、肺毒性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肿瘤溶解综合征、脑病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(TTP/HUS)。既往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在治疗中出现心脏毒性和呼吸窘迫。一旦患者出现严重血液毒性、危及生命的非血液学毒性或者肾功能受损,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。
患者需要监测血压波动、肾功能、肺部情况、腹泻、肿瘤溶解综合征以及血液毒性。
- 伊沙佐米
伊沙佐米用药经验尚有限,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、胃肠道反应、皮肤浮肿、周围神经病变和肝功能异常。
一旦发现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、皮疹、周围神经病变时,需要调整药物剂量。
患者应监测血象、胃肠道症状、干眼症和结膜炎等。
- 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
常用方案是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(PANO-VD方案),不良事件包括血细胞减少(血小板减少、贫血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),非血液学毒性有腹泻,偶尔会导致营养不良,电解质失衡并影响肾功能,疲劳、食欲下降、浮肿和胃肠道反应也可出现。
建议与硼替佐米联合用药时,硼替佐米采用皮下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叠加周围神经病变。
当患者出现严重血液学毒性、重度腹泻和肝功能受损时调整药物剂量。
患者应监测腹泻、感染、心脏毒性、血液毒性、血电解质水平、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。
- Elotuzumab(SLAMF7单抗)
Elotuzumab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已被批准治疗复发/难治性MM,并且也将有可能成为新诊断MM患者的治疗选择。
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输液相关反应,发生率约为10%(大部分为轻症患者),其余不良事件包括疲劳、周围神经病变、便秘和腹泻、感染、食欲减退等等。
(责任编辑:管理员)